Episodes

Saturday Aug 06, 2022
Saturday Aug 06, 2022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8月2日和3日在台湾进行访问,北京对此反应强烈,在台湾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对台湾和美国宣布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台湾人对此是怎么想的?解放军这几天的军演真的能达到其震慑台湾和台湾人民的目的吗?有多少台湾人希望维持现状?台湾人自己怎么看待台湾在中美关系之间的角色?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两位在台北的年轻人一起讨论这个话题。陈莉雅是前《端传媒》、《好奇心日报》记者,现为独立记者。江怀哲Jeremy是前外交智库研究人员、科技业幕僚,现为管理顾问。(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1:28 台湾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心佩洛西的访问的03:17 为什么普通台湾民众一开始并不关注佩洛西的访问06:42 台湾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赞同统一还是独立12:54 为什么有超过50%的台湾人赞同“维持现状”16:59 “维持现状”现实意义的转变19:25 国民党对于佩洛西访问的态度24:35 为什么提起国民党,大家都笑了26:06 类似韩国瑜这样试图走亲中路线的政治人物还有市场吗30:32 中国政府在台湾年轻人眼中是什么形象37:22 台湾人怎么看中国大陆网民的言论42:30 台湾人怎么看待台湾艺人被小粉红出征45:20 解放军军演能否震慑台湾民众,大陆的经济制裁对台湾民众影响如何48:25 为什么江怀哲认为佩洛西访台余波会持续很长时间52:17 台湾人怎么看自己处于中美关系之间的角色57:09 台湾人是否担心再次被美国抛弃56:55 中美关系如此低迷,是否意味着台美关系会有所突破1:04:11 嘉宾推荐1:08:59 江怀哲对于《台北人》的评价嘉宾推荐:陈莉雅:1. 《悲情城市》 侯孝贤 导演2. 《一一》 杨德昌 导演3. 《台北人》 白先勇 著江怀哲:1. 《女朋友,男朋友》 杨雅喆 导演2.《李登辉执政告白实录》 邹景雯 著3. 《宫前町九十番地》 陈柔缙 执笔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l 29, 2022
Friday Jul 29, 2022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遇枪击,遇刺身亡,享年67岁。犯罪嫌疑人为41岁的前海上自卫队员山上彻也。根据山上的供词,他的行凶动机是对某宗教团体心怀憎恶之情。“统一教”是什么?宗教和教会在日本的法律和政治中是什么角色?山上彻也与“统一教”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安倍首相的政治理念的立场是什么?安倍前首相去世会对中日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来探讨以上的问题,与我们一起分析嫌犯山上彻也为何如此憎恨“统一教”,以及这个教会对两个家庭造成的悲剧和对日本政治的影响。(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0:57 刺杀安倍晋三的山上彻也的成长背景11:20 山上彻也制作霰弹枪的技能是在海上自卫队时学习的吗12:30 山上的政治倾向如何13:30 关于“统一教”的介绍14:54 安倍晋三和“统一教”有关系吗18:02 安倍于2021年给“统一教”的视频致辞曾引起争议,他是如何回应的20:25 “统一教”对日本政治有何影响21:30 安倍遇刺与“统一教”的关系会否导致日本民间对“统一教”的看法有所改变24:54 日本国民对于安倍国葬的看法27:22 如何评价安倍晋三31:33 安倍晋三去世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33:42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 亿万 (Billions)2. 南方女王 (Queen of the South)3. 黑金圣地 (Ozark)4. 末日孤舰 ( The Last Ship)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 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l 22, 2022
Friday Jul 22, 2022
中国政府和网民对俄罗斯的支持是否会让乌克兰人民对中国人抱有敌意?中国的战狼外交政策是否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中国的外交官是否可以通过走战狼路线获得升迁?中国的战狼外交究竟是如何崛起的?本期《不明白播客》请到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听她分享在乌克兰当志愿者的经历以及她与人合作新发布的论文《新时期的战狼外交官和外交》,一起讨论中国的战狼外交中咄咄逼人、甚至充满敌意的言论是否反映中国官方的外交政策,以及战狼外交官的出现与习近平对外交政策的指导有何关系。闾丘露薇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最有名的记者之一。她曾报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到SARS第一线采访医生和病人,并在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多次近距离观察和报道。她于2015年离开任职19年的凤凰卫视,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1:45 闾丘露薇为什么要选择在波兰做义工、帮助乌克兰难民09:40 闾丘介绍参加的两个义工组织的13:43 对Russians for Ukraine义工组织发起者的采访16:07 这次的乌克兰难民潮和以往的战争难民潮有何不同20:31 普通乌克兰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会否因为中国政府支持俄罗斯而改变23:37 为什么要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文本来分析“战狼外交”30:41 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和江泽民、胡锦涛时代有何改变34:45 袁莉和闾丘露薇于20年前初次见面时与王毅会面的经历35:22 王毅为何曾经被称为“妇女之友”40:50 “战狼外交”是否代表中国官方的外交路线47:47 为什么在习近平治下,外交语言变得越来越有敌意51:46 为什么“战狼外交”可能在另一个意义上成功56:17 “战狼外交”是一个好的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办法吗1:01:33 唐家璇在私人对话中向闾丘露薇说中国外交“不扛旗”的经历1:04:01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 《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 James Scott 著2.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Todd Gitlin 著3. Journalism: Why It Matters, Michael Schudson 著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l 15, 2022
Friday Jul 15, 2022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已经进入胶着状态。在这场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上有大量声音支持俄罗斯、支持战争、支持普京。但是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人真像互联网上看到的这么多吗?他们都是谁?为什么学历高的人反而更容易相信阴谋论?美国卡特中心在3月28日至4月5日期间对近5000位中国网民展开了一份匿名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观点以及对于俄中关系的真正看法。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回顾这次调查的发现,同时也请他从一个研究中美关系和中国政治改革多年的学者角度来分享他对时局的看法。(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1:04 做此次关于中国网民对俄乌战争看法问卷调查的缘由05:33 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结果,是否有令人吃惊之处07:15 为什么学历越高的人越相信阴谋论16:16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有什么变化,美国当局应当注意什么20:56 为什么美国人如此关心中俄伙伴关系27:44 中国提出中俄两国关系“上不封顶”这一说法是否是失算了31:56 中国政治改革还有希望吗37:12 中国想要成为超级大国,还缺少什么40:46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可以避免的战争:美国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 ) 陆克文 (Kevin Rudd)著2. 批判性阅读:《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杜如松 (Rush Doshi) 著3. 电视剧《人世间》原著 梁晓声 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l 08, 2022
Friday Jul 08, 2022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于今年出版了新书《文明的逻辑》,他提出迷信、家庭、宗教、金融市场和国家等,都是人类为了规避风险而发明出来的,并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历史中的创新。《不明白播客》本期请来陈志武教授,听他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和分析不同的文明与社会,和他一起讨论迷信、神话、宗族和儒家思想对于规范人类行为和统治者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陈志武六零年代出生于湖南农村,80年代到美国留学,90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起任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17年。2016年,他搬到香港,任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和金融学教授。他的著作包括《金融的逻辑》、《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等。(文字版全文)时间轴:1:08 陈志武在湖南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学术生涯的影响6:38 写《文明的逻辑》是为了回答什么问题14:38 中国最早建立中央集权,拥有灿烂的儒家文明,为何对人类科技的贡献那么小23:44 为什么在基督教文明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儒家文明固有的特点变成了它最大的弱点27:10 当代中国还算儒家文明吗?如果不算,那是什么文明31:25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成为宗教36:20 拥有健全法制的现代民主社会也需要迷信来统治吗37:00 为什么中国皇帝死于非命的概率远超欧洲国王41:25 为什么中国解决不好皇帝权力交接的问题42:12 国家与教会在社会救助方面的竞争关系47:01 为什么陈志武认为佛教更像是迷信,而非宗教50:34 为什么没有一个有组织化的宗教在中国扎根57:58 民间应该如何应对人类文明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1:04: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著2. 《人类之旅》(The Journey of Humanity: The Origins of Wealth and Inequality)奥德·加洛尔 著3.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史蒂芬·平克 著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l 01, 2022
Friday Jul 01, 2022
一个男人在性骚扰女性被拒绝后恼羞成怒,和同伙当街殴打这位女性和同伴。很多女性感同身受,为此写文章发帖解释她们为什么如此恐惧,希望有所改变。但众多男性仍然否认这于性别有关。在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的当下,这种向男性解释的过程让很多女权主义者感到疲倦。今天我们请来了一女一男两位女权主义者,来谈一谈女性是否有必要教育男性承认性别不平等,以及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每一个人,特别是男性,能为女权主义做些什么。白鱼是专栏作者,创作歌手,一位住在台北的北京女孩。来福是时评作者。(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2:08 白鱼的女权意识是如何树立起来的08:08 白鱼为什么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愤怒,该如何排解愤怒12:15 作为一个“女权男”,来福如何看待男性在唐山事件中的不作为19:24 除了写文章,来福还为女权主义做了什么27:18 男性作为女权主义者的优势30:00 普通男性怎么看待“女权男”37:10 白鱼在北京身体力行做女权的经历43:37 男性能为女权主义做的35件事47:00 白鱼说如何分辨一个男性是不是真女权主义者51:07 为什么自由派希望中国人多一些愤怒,但是却认为女权主义者过于愤怒51:56 极权和父权的关系54:57 社会运动空间急剧缩小,女权主义者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议程设置嘉宾推荐:白鱼:1. 《不只是厌女》凯特·曼恩 著 2. 《女神自助餐》刘芷妤 著 3. 《饥饿》罗克珊·盖伊 著 来福:1. 《自制男人》诺拉·文森 著 2. 《素食主义者》韩江 著 3.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n 24, 2022
Friday Jun 24, 2022
近日河北唐山一家烧烤店内发生男性性骚扰、围殴女性事件。店内监控录像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众多女性感同身受,讲述自己被骚扰、被殴打的经历,希望能创造一个对于女性更加安全、公平的生活环境。主流舆论也将这起事件定义为刑事案件,众多男性也表示不同意这起事件与性别有关,指责女权主义者制造性别对立。《不明白播客》请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繁荣研究中心的何嫄,和她一起讨论为什么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如此污名化,以及中国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何嫄在本期节目中将会从社会研究者的角度回答性别议题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明明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性别,不少男性却称受到了女性的压迫?女权主义者还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和男性对话吗?在女权运动被打压、运动空间几近消失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1:43 何嫄研究性别问题的缘由04:30 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是什么05:35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很高了吗9:56 女性的社会地位指的是什么13:54 对于女性退休年龄的讨论15:50 中国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19:55 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如何敌视女权运动25:48 什么是“系统性的性别暴力”29:00 为什么许多人不认同中国存在“系统性的性别暴力”29:54 为什么中国对女权主义有这么多污名33:54 为什么有许多人对女权主义很反感,觉得她们太激进、太愤怒42:00 为什么一些中国自由派在其他方面要求中国人勇敢、愤怒一些,但面对勇敢的女权主义者却容易认为她们太愤怒、太激进43:50 应该如何看待女权和人权的关系48:00 还有和男性对话、教育男性的必要吗53:57 面对威权政府,女性指责唐山事件中在场男性懦弱是否有失公平58:33 紧张的两性社会关系有缓和的办法吗?在社会运动的窗口基本全被关闭的政治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些什么1:03:35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 故事FM特辑《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小宇宙链接)2. 《以自由看待发展》 阿马蒂亚·森 著3. 电影《女性参政论者》Suffragette 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n 17, 2022
Friday Jun 17, 2022
上海封城像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的人造灾难一样,没有媒体被允许诚实全面地记录、报道,几乎所有的表达都是个人视角,屈辱的市民只能用转发来表达抗议。但同时,上海封城也促成了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诗歌、音乐、小说、图片、视频、脱口秀、播客,甚至笑话都精品迭出。《小鸟文学》做了三期上海封城特刊,把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和无数手机截屏里的内容用编辑的语言和审美记录了下来。在这期节目里,《不明白播客》与《小鸟文学》共同创始人伊险峰和杨樱讨论了在大时代面前他们作为写作者和出版人有哪些冲动,以及记录与历史的关系。伊险峰是《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办人。他与杨樱共同创办过非常有影响力的《好奇心日报》,并一起创作了关于沈阳和沈阳人的非虚构书《张医生与王医生》。(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2:58 伊险峰在办公室住了两个月的缘由和经历12:18 为什么在动荡时期,江湖上的人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办法18:48 上海封城期间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作是文艺复兴吗28:13 为什么选《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由》这首诗41:38 「另存为·上海市民艺术展」特刊的照片是如何挑选的46:57 如何看待创办《好奇心日报》以来办媒体和文学杂志的经历53:14 真实记录时代几乎是死路一条吗57:55 人在被权力驯服下是否会逐渐适应并忘记正常生活59:51 上海封城可能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想象”1:07:05 上海人在封城中进步的地方1:10:10 还会继续写作吗1:15:38 伊险峰谈韬光养晦1:17:50 嘉宾推荐书目嘉宾推荐:杨樱:《休战》 普里莫·莱维 著 《客居己乡》 哲尔吉·康拉德 著《人各有异》 E.B.怀特 著伊险峰:《出埃及:我的记忆》 安德烈·艾席蒙 著《说吧,记忆》 纳博科夫 著以赛亚·伯林的著作,如《俄国思想家》和《浪漫主义的根源》等欢迎在App Store下载、订阅《小鸟文学》,支持原创文学作品,也可以在不明白播客官网阅读《小鸟文学》封城特刊。片尾曲:上海市民于5月26日晚在街头演唱的《明天会更好》。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Friday Jun 10, 2022
Friday Jun 10, 2022
中国的90后、00后以“粉红”著称。他们在经济繁荣年代出生、热爱新四大发明,厌恶任何对中国的批评。他们会翻过防火墙到脸书上出征,抵制NBA、耐克和加拿大鹅。他们喜欢说“厉害了我的国”,叫美国和全世界来抄中国作业。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他们考研、考公,抱怨996,声讨资本家,梦想过上躺平的生活。今年,奥密克戎爆发后,全国有三四亿人口或多或少体会到了封控的滋味。三四月以来,“润学”在年轻人中突然变得火热起来。五月份,上海一名不愿被强制转运隔离的男子,在警察威胁他不配合会影响三代时回复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最后一代”突然火了起来,被称为“史诗级的对白”。《不明白播客》邀请到两位年轻人,一位90后,一位00后,请她们来谈一下为什么在考虑“润”,以及为什么“最后一代”这个说法引发了如此强烈的共鸣。(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2:27 对“润学”的理解07:48 “润”出去的办法12:40 对“润”出去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16:47 “润”不出去怎么办19:24 对“最后一代”视频的反应22:47 作为女性,将来是否愿意生孩子35:07 如何看待“躺平”40:40 女性是否对“最后一代”这个说法更有共鸣43:50 日常生活中会自我审查吗46:19 为什么感觉日常生活中小粉红那么多52:16 中国变成什么样子,你们才会愿意留下来嘉宾推荐星星:1.《画地为牢》(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 Doris Lessing 著2.《犹在镜中》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3.《斯通纳》(Stoner)John Williams 著Doris:1.《梅里雪山》小林尚礼 著2.《巨浪下的小学》(Ghosts of the Tsunami)Richard Parry 著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Wednesday Jun 01, 2022
Wednesday Jun 01, 2022
裴敏欣是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专制政权与威权体制的转型。作为文革后中国最早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学生,裴敏欣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政治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教授。裴敏欣教授出版的书籍有:1994年的《从改革到革命:共产主义在中国和苏联的灭亡》;2006年的《中国被困的转型:专制制度发展的限制》;2016年的《出卖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共产党政权的溃败》。他目前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如何用监控来稳固政权的书。《不明白播客》与裴敏欣教授就中国坚持清零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进行了一场对话。(文字版全文)时间轴:01:02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上海封城乱象的看法04:20 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上海封城、坚持清零的时刻06:04 中共坚持动态清零的政治逻辑11:10 这次清零运动运用的统治手段和以往有什么不同15:38 如何看待“上海新疆化、全国上海化”这一说法17:24 中国的数字极权会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2:25 中国能否变成一个大北韩26:40 上海解封后会否像武汉当初那样,民众开始感恩政府30:08 裴敏欣曾在2017年说“中国靠经济增长维持政府合法性的路已经快走到尽头了,中国现有体制还有十到十五年的时间,”这一看法现在是否改变33:40 尼克松访华是否是一个错误,中美关系在习近平任内是否还有有改善的可能40:58 中国共产党对西方的误解42:44 普通中国人应该如何在乱世中保持希望嘉宾推荐:1. 电影《东方西方》(Est - Ouest),豆瓣链接2. BBC战争纪录片《战场》(Battlefield)3. 《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全球大博弈》(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 Power),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著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